日前,重庆西南、冀东、红狮、台泥、小南海、南桐矿业等十多家主要品牌企业通知上调水泥价格50元/吨,照此计算主城区42.5级水泥信息价即将突破500元/吨。
“我们涨五十,还没成功呢。现各企业的实际出厂价还不到350元/吨。”重庆某企业负责人对水泥人网说。
相关行业分析人士则表示,如今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,行业高速发展的大势已去,水泥价格多次推涨也多以失败告终。整个水泥行业被迫正在走一条“回头老路”。
水泥行业正在走一条“回头老路”
我国的水泥行业,南北差距相对较大。就中国北方区域而言,辽宁是最早出现过剩的,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出现过剩了,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。在这十几年里,辽宁各企业在营销方面走在了整个北方区域的最前列。当其他区域还在以现金结算的时候,辽宁已经开始出现银行承兑了,当其他省份已经开始以“银承”结算了,辽宁则开始以“商承”结算。
当绝大多数省份都开始以“商业承兑”结算水泥款了,辽宁开始玩“易货”了。当全国其他省份都没有错峰停窑的时候,辽宁已经开始采暖季错峰,竞合协同了。当别人都在本地卖, 维护核心市场稳定市价时,辽宁已经开始降价外销,且水陆铁联运南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了。
这些年来辽宁区域各企业大招尽使,银承、商票、易货、大票、期货、返利、竞合、协同、跨区销售、打价格战……因产能过剩、价格竞低层出不穷。但是面对今年的市场,什么大招都不好用了,未来整个水泥行业还将陷入残酷的“价格战”。
错峰停产成为“救市”良药
尽管错峰停产,强制减排时间逐年增加,却依然解决不了需求下行的根本问题,但目前却是唯一的办法。尽管今年并不理想的水泥市场让各个企业变得有些无奈和紧张,但是各大企业依旧寄希望于行业今年有个“暖冬”,以便为适应未来的变化争取些缓冲的时间和本钱。目前来看,争取“暖冬”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错峰停产。
海螺水泥王建超在近期会议上表示,行业要同步实施错峰,只有几个区域错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错峰生产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,也需要大企业去影响区域里的中小企业,大企业要起到带头作用。
就东北区域的错峰生产而言,最开始只有辽宁省水泥企业错峰生产,吉林、黑龙江并不错峰。现在不仅东北、西北、华北,就连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都开始错峰生产了。最开始错峰只是冬季采暖期,现在错峰生产已经常态化。即使是前几年不曾错峰停窑的区域也开始“常态化错峰”,从一两个月,三四个月,直至半年以上都有。
错峰生产时间已经不是由“天气”决定了,而是由区域内的产能过剩情况决定——库满就停,库低即开。这即将成为全行业的一个规律,旺季不旺,淡季不旺,开开停停只看库存,逐渐都要走“辽宁的老路”。现在多区域的发展阶段以及错峰协同情况,与15年前的辽宁有所雷同。
南方将步北方后尘,“批小建大”层出不穷
与北方区域相比,南方区域相对好一些。分省份来看,东南区域又比西南区域好得多。以贵州省为例,经济相对落后,但是需求相对较好。经历了前几年大发展,产能过剩相对严重,再加上人口外流,虽是南方地区,仍出现低迷的行情,以至于不得不外销广西、广东,甚至前两年还销往河南、湖北和山东区域。尤其是近两年扶贫项目结束后云贵川区域水泥需求锐减,叠加房地产行情下行,贵州区域更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迷,2021年为争夺市场份额,区域内曾出现过160元/吨的超低价42.5水泥。
说到过剩,也要提一下广西区域,从市场供需情况来看,贵州应该好一些,但是跟珠三角、长三角不能比。但是近几年广西区域的产能多有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发运。从人口比例来看,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大约在5000万,但是因为近几年通过淘汰其他省份过剩产能置换新增产能较多,且单线产能都比较大。即使如此,新建线却只增不减。前不久锦象水泥6000t/d都安上峰5000t/d相继点火投产,“批小建大”现象依然严重,新建线实际产能超产多在60%以上。6000t/d熟料线实际产能达到9000t/d,5000t/d实际产能达到7000t/d以上。
相比较而言,北方城市人口还在流失,现有的存量房消化周期会很长。就华东区域而言,价格已经触底,最后这两个月算是南方地区今年内“最好”的时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