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解过剩产能需政策与市场并驱
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,全球经济放缓等引发需求端不振,此前急速扩张并拉动中国经济的传统行业,产能过剩现象开始显现并日渐严重,而这其中,煤炭、钢铁等行业尤为明显。
产能过剩引发了决策层的高度关注,去年下半年以来,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到国务院常务会议,再到领导人调研时的讲话,去产能频频被提及。本月初,国务院相继发布《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》和《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》,明确从2016年开始,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~1.5亿吨,实现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;用3至5年的时间,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、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,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。
然而,任何一次过剩产能的化解都殊为不易,尤其此次钢铁、煤炭等由于集中在上游的资本密集型行业,牵一发而动全身,涉及到下游的电力、房地产、汽车、化工乃至整个当下中国的传统行业。去产能过程的困难重重,以致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国务院专题会上强调,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予以推进。
谈及化解过剩产能之策,首要乃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与唯GDP价值观。就目前状况而言,不少钢铁、煤炭行业,长期是一个地方的经济支柱,不但给地方财政创收,还牵涉到就业问题。因此,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,相关保障政策如安置就业等方面需要统筹考虑,同时要积极开拓新的替代产业,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,按规定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。如此,才能让地方经济保持正常运行,不至因旧的产能失去而陷入困境。
另一方面,虽然对于当下中国而言,不少产能出现了结构性过剩,但不少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新、改造、完善,而发展中国家则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,因此需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,发挥我国优势产能的作用,如高铁、基建相关行业可以借助“一带一路”等渠道,开拓海外市场,促进国际间互利共赢。
政策引导在去产能过程中虽举足轻重,但市场的作用更不应该忽视。刚刚过去的2015年,产能过剩的煤炭、钢铁行业已全行业亏损,其中亦不乏“僵尸企业”,这些“僵尸企业”之所以能够生存,主要借助于银行放贷或政府支持。因此,要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,让“僵尸企业”金融断奶、财政断粮,让市场将其淘汰,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所指出,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。而对于一些尚有价值的企业,可引导有技术和市场的大企业对其兼并重组,并以高科技推动行业从供给端革新,弥补我国当前“高精尖”产品的短板。
只有真正放下,才能更好地前行。对于旧的过剩的产能进行裁撤淘汰,无论从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历史发展规律角度来看,均为大势所趋。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,我们又走入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,此时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性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。因此,化解过剩产能需“壮士断腕”,痛下决心,如此既有利于重新树立新的生产方式,亦可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前行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调研新疆米东天山水泥
- 多条水泥熟料生产线投产计划延后
- 这家水泥厂通过审核验收
- 中央两部门印发通知!利好水泥需求!
- 海螺水泥:按照“有市场、有资源、有回报”的标准择机并购
- 多个水泥矿山入选省级、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
- 成本对标!这家集团研究降本增收新举措
- 水泥行业要坚定不移地反内卷
- 权威数据公布!四季度水泥行业能否“量价齐升”?
- 2024中国水泥高质量发展论坛暨OCC第二届反内卷恳谈会盛大召开